紅外 slowmo 影片制作

拍片因為唔同影相可以影raw,畫質係受制於 max bitrate 而唔係 sensor 或者鏡頭,如果無 10bit 或者叫 HDR10 format 而只限於 8bit 嘅話,後制可調色彩空間相當有限,所以一定要影嘅時候就 set 好 white balance 同 exposure。就算用細 sensor 嘅手机影 wide 鏡嘅片,只要足夠 bitrate,畫質同相机唔會有大分別;但手机對 tele 無能為力,越 tele 越有避震問題,就越凸顯用相机拍片嘅價值。

“避震” 可以話係拍片硬件上最大嘅考驗,其中一個緩解方法係拍 slowmo。市面上有啲机種例如 Sony Rx10iv 可以拍 960fps slowmo,而且佢有 trigger mode 可以用 buffer 錄低幾秒嘅變化,發生左之後先黚制抄番落咭;但睇清楚 manual 嘅 HFR Settings 嘅話,fps 越高 resolution 越低,而且只限 50Mbps 瓜分超過 fps,所以畫質唔會好得去邊。

1寸甚至更細 sensor 加上自帶鏡頭一体化嘅机種,因為有 power zoom,加上 encode 時針對性修正埋鏡頭嘅缺點,加上有EVF、扭芒、10bit,都係我認為拍片嘅重要功能。我用 Sony A6300 APS 机加 18-125mm 有近似特質但無 8bit,max bitrate 係 100Mbps,夠拍 4K 25fps 或者 1080p 100fps。如果拍 slowmo 唔係為科研嘅逼真度而只求視覺效果嘅話,100fps 對番燈嘅頻閃再用 Davince Resolve Studio 嘅 optical flow 一插三造出 12.5% 8X slowmo 50fps 影片效果係最好。因為 optical flow 要認上一幅同下一幅畫面上移動距離唔可以太遠,所以拍 100fps 就一定係 set 死用 1/100 快門吸晒所有光,移動嘅野都係一條有 motion blur 效果再估番中間啲隔数,同硬件式高 fps 快快門拍出黎嘅效果唔同。

sensor sensitivity without UV & infared filter

人眼最低要50fps 嘅影片先會有暢順嘅感覺,但效果唔係 1/50 快門,而係超高速快門嘅效果,而且可以喺夜晚以黑白嘅形式睇倒超高速移動嘅物件;所以人眼相對相机 sensor 係超高靈敏度。sensor 相對人眼最大嘅优勢在於可以感測人眼睇唔倒嘅 “紅外光”,但要拆左 sensor 前面塊紅外濾鏡先有咁嘅特質,大約可以令光量多一倍,但全畫面會嚴重偏紅,而且陽光同陰天嘅 white balance 會差好遠,就算加番 infared cut filter 都比原廠弱得多,令鏡頭紫邊問題更明顯,帶黎好多唔方便。

with & without Infared filter on plant

“紅外” 效果最主要係樹葉由綠色變成紅色,原理同 “螢光” 一樣,不過一般螢光係由 “紫外線” 轉為相對低頻嘅 “可見光”,而樹葉係由 “藍” 或 “紅” 光轉為人眼睇唔倒嘅 “紅外光”,所以只有相机先會睇倒。色彩完全係因為人眼同相机有 white balance 而產生,世界除左 LED 產生單一頻率色彩之外,其他顏色都唔係絶對,唔存在真或假色彩;要造 “紅外” 效果其實可以用軟件轉色並唔困難,我只係因為想從相机 sensor 嘅角度睇世界,先覺得值得用改紅外相机。

Live demo:

Reference: